建造屋頂花園的有哪些關鍵技術?
種植屋頂的結構層面一般由結構層,平整(坡)層,保溫層,防水層,防根層,(儲存)排水層,隔離過濾器組成。種植培養基和植被層。
各級的特點如下:
結構層:
屋頂花園設計建議使用強度等級不低于C20的現澆鋼筋混凝土作為種植屋面的結構層。
保溫層:建議使用具有一定強度和導熱性,低密度和低吸水性的材料(如擠塑聚苯乙烯泡沫保溫板,硬質泡沫聚氨酯保溫材料等)作為保溫層。
調平層:為了便于柔性防水層的施工,建議將水泥砂漿找平層鋪在隔熱層上。平整層應壓實并充分潤濕,并防止松動,打磨和空鼓。它是鋪設柔性防水層的基層,其質量應符合規范。
找到斜坡層:最好使用具有一定強度的輕質材料(如陶粒,加氣混凝土等)作為斜坡層,坡度應為1%至3%。
防水層:應采用柔性防水層,線圈或涂層,具有優良的耐水性,耐腐蝕性,防霉性,對基層膨脹或開裂變形的適應性強。
耐根穿刺防水層是一種結構層,可以防止植物的根部穿透并發揮防水作用,并且應該焊接接頭。
(存儲)排水層:儲水層將過濾后的水從間隙排出到排水孔。應在耐根系的穿刺層上鋪設具有一定間隙和承載能力及儲水功能的塑料排水板,橡膠排水板或粒徑為20mm至50mm的卵石,以便及時清除多余的水。
隔離過濾層:在種植介質層和排水層之間設置結構水平以過濾水。為防止種植土壤的流失,應在排水層上鋪設200-250g/m2的聚酯無紡布,作為過濾層。
種植培養基:種植培養基是屋頂植物生長的土壤層。它應具有重量輕,無壓實,保水保肥,適宜植物生長,施工簡單,經濟環保等特點。厚度可以根據種植植物的種類而變化。一般地面覆蓋100-200毫米;小灌木為300-400毫米;大灌木為500-600毫米;喬木是800毫米或更多。
植被層:根據屋頂的種植類型和種植土壤的厚度,屋頂綠化以耐旱,抗寒,符合生態環境要求的花,草,樹為綠色植被層。
根據屋頂結構載荷和種植屋頂形式(簡單或花園類型),設計者可以適當地增加或減少每個屋頂特有的上述基本結構水平。除了上述結構之外,傾斜
屋頂綠化結構還在防水層上設置有防滑軌枕。防滑軌枕的固定應沿保水方向鋪設,并注意間距要求。
返回列表